----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首例经心尖主动脉瓣置换
导读:近日,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心脏及大血管外科主任肖亦敏带领的TAVI团队成功完成该院首例经心尖主动脉瓣TAVI手术。该例手术的成功,标志着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TAVI术式及适应症的完善,为今后主动脉瓣疾病以及生物瓣损毁病例带来更完善成熟的解决方案。
2021年3月26日晚上,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心脏及大血管外科TAVI团队,在心内科刘少稳主任、心超室刘健主任、麻醉科李金宝、王兆民主任以及手术室普鹰护士长、导管室笃铭丽护士长带领的相关团队的大力协助下,为一名81岁主动脉瓣狭窄伴反流患者成功实施了经心尖主动脉瓣置换手术。该病例系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继多例经股动脉入路主动脉瓣置换术之后,首例经心尖入路主动脉瓣置换;开启了主动脉瓣介入治疗新纪元,完善了主动脉瓣置换的手术方式,为医院今后主动脉瓣疾病以及生物瓣损毁病例提供了完善技术保障。
患者,男,81岁,因“突发胸闷气促、不能平卧2周余”入院。患者十余年前因心肌梗死于我院行PCI术,植入两枚支架;2016年因冠脉狭窄加重再次于我院行CABG术,共搭桥3支。2018年12月因快慢综合征,阵发性房颤,于我院行双腔永久起搏器植入术。此次入院超声提示:二尖瓣环钙化伴轻中度狭窄;左心功能降低;左室壁节段性运动异常;主动脉瓣钙化伴重度狭窄;双房增大;升主动脉增宽;轻度肺动脉高呀;左室壁增厚;起搏器植入术后。CT评估:患者主动脉瓣三叶式,瓣叶基本等大,瓣膜增厚,瓣叶重度钙化。
综合评估患者存在多个难点:
肖亦敏主任带领的TAVI团队,在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组织麻醉科、心超室、心内科、手术室及导管室的护理团队等多学科,团结协作,多次会诊讨论,最终决定为患者选择经心尖TAVI这一优选方案。手术从心尖一个穿刺点,在心脏跳动的情况下,利用导管支架瓣膜技术,进行主动脉瓣置换。
手术在马皓琳副主任医师、许红娇医师麻醉,王利民副主任医师体外循环保驾下施行;笃铭丽护士长亲自协调设备调试;陈莎莎、边煜护师配合操作;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仅一小时余便完美完成!
一、术前造影:明确主动脉根部形态及血流情况
二、快速起搏、术中球囊预扩张狭窄瓣膜
三、定位件入窦及瓣膜落位、造影显示位置良好
四、瓣膜释放后造影,提示瓣膜位置良好,无明显返流
经过多团队紧密配合,重重闯关,手术效果理想,目前患者恢复顺利。
据肖亦敏主任介绍,传统的心脏瓣膜置换方式需要进行开胸手术,医生在患者胸部开出数十厘米长的切口,运用体外循环、在病人心脏停跳的情况下手工更换瓣膜,手术时间一般长达3到4小时,对于年龄较大、肾脏和肺功能较弱的病人而言,死亡率高。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TAVI)术,是一种主动脉瓣膜疾病的微创治疗技术。该技术通过介入方法替换病变瓣膜,手术一小时完成,无需开胸,对病人身体损伤小,手术恢复快,死亡率远低于开胸手术。而经心尖TAVI对主动脉瓣的操作更加直接,并且缩短了手术路径,为TAVI提供了一个更加稳定的平台;同时也避免了外周血管大小、钙化、迂曲等对操作的限制。
此次手术的成功,为年老体弱、外科手术不耐受的病人及其家庭,带来了新的治疗方案;对于主动脉瓣反流、狭窄以及二尖瓣生物瓣衰败患者而言,经导管瓣膜置换技术成为其更佳的选择。
术后团队部分成员合影(自右向左依次为:杨迪成、肖亦敏、庄瑜、沈锋、孟祥栋)
推荐阅读:旗龙网